首页
首页 > 资源 > > 详情

日式连锁快餐迎来“大败局” “平价”日料店艰难度日

2023-01-09 10:01:37

近期,日本东利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快餐品牌丸龟制面对外宣布,将再次进驻中国市场,计划于2023年内在华开设样板店,并在2028年3月前开设数百家中国门店。实际上,早在2012年,丸龟制面便已进入中国市场,但在中国市场反响平平,最终于去年8月关闭了所有中国大陆的门店。二次“创业”的丸龟制面可谓野心勃勃,但其巅峰期也仅有45家中国门店,还局限于北京、上海等5个城市,百家门店的远景规划或许不会一帆风顺。

丸龟制面对中国餐饮市场旧意难平的背后,是日式连锁快餐整体失势的艰难时刻。不仅丸龟制面在中国节节败退,吉野家、食其家、味千拉面等老牌日式连锁快餐都陷入“大败局”之中,在高端日料店和中式快餐品牌的夹击下,日式快餐或许到了生死存亡的转折点。曾经这些日式连锁快餐乘着“日潮”进入中国,从日本“沙县”摇身一变成了“高端”餐饮的代名词,但伴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兴起,全球文化交流加速,日式快餐的光环逐渐褪色。不过吉野家们对中国餐饮市场的巨大转变似乎反应迟钝,依旧是那么普通而又自信……

“平价”日料店艰难度日

此前,“日式快餐为什么不火了”话题登上微博热搜,阅读超2亿人次,引发不少网友吐槽:“日式快餐又贵又难吃,新鲜劲过去了肯定会被淘汰”“这些快餐还没有便利店的零食好吃”“日式快餐店里都是用的料理包,纯纯智商税”……在众多网友的吐槽下,传统日式快餐的遮羞布被一把扯下,其生存窘境一览无遗。红餐品牌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2》中表示,近几年,日式拉面品类热度不再,头部品牌正陷入发展瓶颈;一批牛肉饭品牌的发展也遇冷,门店扩张缓慢,甚至出现萎缩。

传统日式连锁快餐的艰难,在头部企业吉野家身上最为明显。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布的数据,2021年上海吉野家营收4521.07万元,净利润亏损99.18万元,负债总计1914.68万元;到了2022年上半年,吉野家营收863.57万元,净利润亏损534.94万元,负债上升至2281.56万元。与此同时,吉野家旗下的花丸乌冬面更是全面退出了中国市场,而专营牛丼饭的吉野家门店去年仅上半年便关闭超过30家。负责吉野家在中国北方市场运营的合兴集团财报显示,2018-2020年,该集团的净利润逐年下降,从5.16%降至4.94%,再到-5.03%。

如果说丸龟制面还可以退守日本市场,再寻找机会重返中国,那几乎所有门店都在中国市场的味千拉面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危急。味千拉面2022年三季报显示,味千中国第三季度同店销售同比下降11.1%,快速休闲餐厅业务销售同比下降14.7%,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同店销售下滑的情况。此外,味千拉面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.8亿元,同比下滑33%,净亏损1.07亿元;毛利率下降至4.96亿元,同比下滑32.7%;门店数也从最高799家减少至669家。

在中国市场艰难度日的,不只吉野家和味千拉面,博多一幸社、神田川拉面等相对小众的日式连锁快餐,还未打开局面,便在中国市场走向下坡路。据企查查数据,近10年间,日式快餐相关企业注册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,此后便不断下滑。2022年上半年,平价日料店开关店比例为0.56,呈现明显的收缩状态。

东洋“沙县”褪去光环

传统日式快餐品牌撤退的背后,折射出的是国人消费心理的变化。南京市民殷先生认为,他们70后、80后这代人成长在日本文化最兴盛的年代,从小就是看日本动漫、用日本家电,从心理上会觉得日本的东西就是好的,因此对日式快餐带有一定的滤镜和情怀,在就餐时也倾向于选择日式快餐。而90后、00后成长的年代是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时代,对日本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平视甚至是俯视的态度,对日式快餐也就剩一点新鲜感,不太会过度推崇。

日本文化对中国影响力的下降,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让日式快餐品牌跌落神坛。1992年,吉野家刚进入中国大陆时,一碗入门款肥牛饭售价为6.5元,在当年可谓价格不菲。此后,进入中国的日式快餐品牌不约而同地走起了高端路线,将自己包装成日本“高端品牌”,市场定位甚至高于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美式快餐。不过日式快餐的轻奢路线恰好填补了中国餐饮市场上的空白,不少日式连锁快餐品牌迅速在中国落地生根。2017年,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外务省联合发布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,2015-2017年间,日本之外的地区新增日料餐厅约3.1万家,其中一半以上都开在中国。

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,中日两国民间交流变得更为便捷和频繁,不少中国消费者发现自己视为高端餐饮的日本连锁品牌,只不过是东洋版的“沙县小吃”罢了。“我到日本才发现,吉野家和食其家这样的日式连锁快餐在当地是比较低端的,一般只有干体力活的日本男性才会去光顾。”留学京都的扬州学生李稚鲲告诉记者,他还对比了吉野家在中日两国的价格差异:“以最简单的肥牛饭为例,在日本大概是450日元,折合人民币是24元左右,但在国内一份肥牛饭至少30元。”如果再考虑到中日两国人均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差距,毫不夸张地讲,吉野家的肥牛饭在中国可能比日本贵一倍以上。

在价格居高不下的同时,不少日式连锁快餐的质量却一日不如一日。不少消费者抱怨,现在的味千拉面牛肉比兰州拉面还薄,拉面只够吃个半饱,汤里的味精倒是加量了。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对日式快餐品牌的投诉也是层出不穷,牛肉咬不动、面里有蟑螂、炒饭里有鸡蛋壳等等。有消费者调侃,这些日本快餐价格是沙县的好几倍,但卫生状况可能还不如沙县小吃。

跟不上中国餐饮市场的变化

种种迹象表明,日式快餐品牌已经跟不上中国餐饮市场的变化了,不仅极低的性价比遭人诟病,一成不变的菜品种类也难以“拨动”消费者的心。“虽然在日本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吉野家了,但在中国和朋友尝试了两次后,我发现一个问题,那就是菜品种类一成不变。”某日企外派至江阴工作的日本人田中细川告诉记者:“日本人也有‘不时不食’的讲究,即便廉价的快餐店也会根据时节调整菜品,但在中国却完全没有体现。”

田中的感觉并非个例,日式快餐店在中国往往倾向于固定的产品策略,上新速度非常慢,有美食达人在探店过程中发现,一家日式快餐店的菜单和三年前几乎没有变化。即便创新,也都是在品类上做重叠,依旧缺乏吸引力。在“躺着”赚钱的年代,日式连锁快餐的这种保守策略可以降低风险,但到了餐饮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,则会成为失败的诱因。如今的中国消费者更在乎新鲜感,对菜品丰富度的要求越来越高,如果一成不变,那可能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抛弃。

而在日式连锁快餐固步自封的同时,中式快餐品牌开始强势崛起。阿香米线、老乡鸡、真功夫以及遍地开花的新中式拉面正在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,它们不仅形式丰富多样、口味更契合国人饮食偏好,而且人均消费普遍在20-30元之间。不少中式快餐品牌在国内风生水起的同时,还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,李稚鲲表示,他在日本乡下都曾见到过中华料理店和中华物产店,像兰州拉面、黄焖鸡米饭和沙县小吃在日本也不难寻找。

面对百舸争流的中国餐饮市场,日式连锁快餐面临不进则退的风险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,在早期,日式快餐尚能匹配消费端的需求,但如今日式快餐整体的创新升级、迭代速度以及质量都无法跟上中国消费升级的步伐。当消费疲劳产生后,日式快餐势必迎来新危机。

当然,如果日式快餐品牌能够及时转变,积极拥抱中国市场的新变化,依旧能够挽回局势。从法国大餐到西班牙海鲜饭,从泰国冬阴功到墨西哥塔可,越来越多的异国料理在中国大放异彩,这表明中国餐饮市场海纳百川,中国消费者开放而又包容,但只有与时俱进、切合消费需求的餐饮品牌才能长盛不衰。

标签: 日式连锁快餐 中国市场 中国餐饮市场 日式快餐

上一篇:河北发布首个总林长令全面助力“林长治”深入开展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资源

课程

VTECH HOLDINGS(00303.HK)将于12月15日派中期股息每股0.17美元_焦点速读